一步一脚印,科技兴院初显成效
近年来,我院坚持“科技兴院”的指导思想,不断增强科研发展意识,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强化管理,以促进医院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
围绕着“科技兴院”的工作思路,院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广大医务人员开展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正确处理医疗和科研工作的关系,科研工作是以临床为基础的,要结合临床开展科研工作。为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院领导班子结合医院实际,制定了科技兴院的若干规定,涉及科研、课题、论文等方面的奖励措施和管理办法,在医院有限的资金中,每年拿出业务收入的3%用于教学科研等支出,为医院科研的发展提供保障。各项配套奖励措施的实施,调动了全院医务人员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医院科研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2012年下半年,院级课题获得了零的突破。16项课题经过逐层评审被确定为院级科研资金立项课题。科教科与课题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对课题进行动态监管。院级课题的立项标志着我院的科研工作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将有力的促使我院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2013年,14项课题通过评审被市卫生局评为自主立项课题,标志着我院市级课题新的起点,同年,肿瘤科课题《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腹盆腔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市科技局立项并予以资金支持。
2014年,ICU的“神经重症患者的监测与循证救治研究”等6项课题获市科技局立项(自主立项、经费自筹项目)。呼吸内科与肿瘤科合作的“沙利度胺延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胺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的临床观察及机制研究”入选黄山市级自主创新专项资金项目。获得市级专项基金10万元。
在课题数量逐步增加的基础上,院部高度重视科研课题的动态管理。同时对课题经费予以充分支持,对于市级以上课题,医院实施1:1配套资金。
2015年捷报频传,我院实现省级科研课题“零”的突破。信息科方家树主持的《医院信息中心业务和数据库安全管理系统》被省卫计委立项,这是我市卫生系统首个管理方面厅级立项课题。肿瘤科和ICU联合申报王根和主持的《直接测压法测得腹内压正常范围的研究及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课题被省科技厅评审通过并予以立项,这也是我市首个省级“公益性技术应用联动计划” 课题,也是我院首个省级课题。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在院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科研投入的成果也逐步步入收获的季节,多项科技课题成果获得市级科学技术奖。2013年,骨科俞胜宝主持的“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4项技术获市级科进步三等奖。2015年,我院4项科技成果获黄山市科学技术奖。其中肿瘤科王根和主持的《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在腹盆腔肿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获二等奖;其他3项技术项目获三等奖。
科研课题总结性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高。近期,重症医学科再次发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其中1篇为汪正光撰写的《羟乙基淀粉与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相关研究》,发表在我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界权威学术期刊《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另1篇为郑绍鹏撰写的《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神经源性肺水肿诊治中的应用价值:附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发表在我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界权威性刊物《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我院作为黄山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三区四县繁重的医疗工作,临床任务艰巨,同时科研工作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收益,短期收效甚微,院部依然克服诸多困难,把“科技兴院”当做一项头等大事来抓,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鼓励科研工作的发展,如予以市级课题1:1配套资金;于2013年开始,每年举办科技奖励大会对本年度科研工作表现出色的医务人员进行表彰;对高质量论文予以全额报销。近几年,科研工作的累累硕果标志着我院对科技创新的长期鼓励和对科研立项的大力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必将促使我院的科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