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首页>医院介绍>合作交流

程老竖起大拇指

浏览量:217
 

程老今年84岁,是教育战线老前辈,随着年龄增大,自身器质性病变相继出现,成了市人民医院老病号,此次病情急剧加重,一来市医院就直接进了ICU抢救,后发现有继发性肺结核病灶,即转到呼吸内科二病区继续治疗,一住就是两个多月。

程老被安排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转来当天,医护人员安置病人上呼吸机,配置监测系统,着实忙了一阵。对于上呼吸机的重症患者,呼吸机导管是经鼻腔插入的,一直插到喉结上方。为防止病人无意识拉扯导管,要将病人的手约束在床栏上,重症病房不允许家属陪护,患者无论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要承受巨大压力。程老来时很少睁开眼睛,偶尔睁开时也是一种悲观神色。无论患者病情如何,医护人员同样满腔热情,给予最好护理,只是重症护理要求之高可想而知。为缓解病人的焦虑,医护人员主动和程老唠家常,为他打气加油,时不时针对他的病情做些解释,逐步教会老人一些简单手势,如大便、小便、吸痰等。经耐心沟通,他骨子里的顽强精神开始显现出来,几天后与医护人员建立了相互信任,渐有默契。

程老的病情经常反复。一天清晨7点多,老人突然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监护仪上显示心率高达140/分,血氧饱和度只有60%左右。医护人员立刻应急处理,用吸痰器进行吸痰,可吸痰管始终不能完全送入气道,病人呼吸困难,症状逐渐加重,面色紫绀,情况万分紧急。护士一边做心理疏导,一边让同事通知值班医生。邹医生赶到,立即判断是痰堵窒息,一场急救就此展开。护士立马取来床旁支气管镜,邹医生熟练地通过气管镜进行观察和寻找,在气管插管的深处找到一块痰痂和粘性很强的脓性分泌物,堵塞了大部分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进出。邹医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使出暗劲猛地对老人气道位置敲击数下。邹医生沉着地再次敲击,痰痂在震动后开始松动,大家期盼的痰液终于在玻璃瓶出现。大家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此时太阳刚刚升起。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程老病情好转不明显,主治医生决定请院内外专家会诊。经过一番认真分析,专家做出大胆的医疗方案,更换几种新药,加大用药剂量,老人病情从此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渐渐有了更多需求。一见护士,他就提这提那,一会儿要翻身,一会儿要抓痒。他个大,翻身不易,两个护士配合才能翻好身,每次都累得一头汗。由于长期卧床,出汗多,背部长了许多小红疹,护士就用手去抚摸,老人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是这里痒吧?”程老会心地点点头。护士干脆脱下手套,清洗双手后直接给程老抓痒。渐渐地,抚摸和抓痒就成了护士每天的护理项目。又是一个晴朗的下午,护士见他神清气爽,便早早准备,给他洗头和抹澡。

程老经过近两个月治疗,监护仪上显示的生命体征越来越平稳,主治医生告知第二天就可帮助他撤机拔管了。第二天上午,撤机拔管在主治医生和护士的协作下完成。老人笑了,向大家不停点头以示感谢,并竖起大拇指。

现在,程老已经转到普通病房了,最高兴的莫过于他女儿了。以往她都是惴惴不安走进病房,如今看见父亲面貌一新,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靠在床上露出微笑,心里的喜悦溢于言表。她在护士办公室来回穿梭,声声“谢谢”像连珠炮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