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心内科自主完成首例希氏束起搏治疗术
近日,58岁的章先生经心内科汪靖主任医师及其团队一周的精心诊治康复出院。他的顺利出院,标志着我院自主开展的全市首例希氏束起搏治疗心衰合并心房颤动伴慢心室率取得圆满成功。
曾有活动后胸闷闭气病史4年的章先生,因“心律失常”于6月4日上午经我院胸痛中心绿色通道而入院。根据心电图检查,入院后他被诊断为: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伴慢心室率。在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后,6月6日上午8时20分开始手术,在汪靖主任医师的主持下,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手术医生顺利地为他安装了心脏起搏器。与安装普通的心脏起搏器相比,此次手术,医生将起搏器的电极安装他的希氏束上。
从解剖学上看,希氏束分布范围只有数毫米,即使开胸找到它的位置也有很大难度。因此,临床上实施希氏束起搏术的难度高于传统的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术。经过反复的检测和微调,汪靖主任医师利用成功的将电极植入到希氏束部位,且术后起搏心电图与窦性心律的QRS波形态完全一致,说明起搏部位在希氏束,完全生理性的。
据文献检索获悉:希氏束起搏(简称HPSP)是心脏起搏领域革命性的新进展、新技术,也是近年来心脏起搏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它包括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区域起搏。相比传统右心室起搏,希氏束系统起搏是将电极定位并植入在希浦系统传导通路上,通过心脏自身传导系统激动心肌(起搏病变远端传导束),属于生理性起搏。
汪靖主任医师介绍说: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右心室起搏导致了双心室和左心室内的不同步,增加了心力衰竭及房颤的风险。通过对起搏参数的程控可减少右心室起搏比例,但牺牲了部分房室同步性,可能带来潜在的心律失常风险,临床预后也未见明显改善。而新的希氏束起搏技术可以很好避免这个问题。希氏束起搏是目前国内外心脏起搏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可使电激动沿心脏正常传导系统传导,保证了相对正常的心室电激动顺序,被誉为“真正意义的生理性起搏”,可以近乎完美地解决生理性起搏问题,最大限度地同时保证术后患者的心率稳定和心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