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介绍
首页>医院介绍>合作交流

“拆弹专家”的周六加班

浏览量:407
 

能及时有效地治疗随时可能爆裂脑动脉瘤,那进行这类手术的医生一定不简单。524日适逢周六,黄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与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合作,连续奋战10余小时为三名脑动脉瘤患者实施了动脉瘤栓塞术,家属们事后给手术医生冠以“拆弹专家”的美誉。

当日下午两点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断了医护人员交流的节奏。“一48岁女性患者突发意识障碍正由歙县急诊转来。当地医院的急诊检查提示:左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出血……”我院神经外科张开鑫听完后不由分说便冲向急诊科,随后赶到的还有胡英明副主任医师。

抢救床上的程女士神志昏迷,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身旁的心电监护仪显示的各生命指数极不稳定;虽被接上呼吸机但相关参数仍不理想……神经外科医生看完后,立即与前来会诊其他专科医护人员协商诊治思路。

“不能再等了,如不抓住最后的机会,动脉瘤再破裂大出血,她的生命将会在我们眼前稍纵即逝……”看到医生冗而理真的谈话和坚决果断的态度,程女士的家属毫不犹豫地作出了决定,“去搏,一定要搏,哪怕有1%的可能!”一番检查与评估后,先行血管内介入检查,再在支架辅助下行弹簧圈栓塞破裂动脉瘤已成定局。下午445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被打响。没多余的时间,术前准备只能挤进急诊抢救室进行;转运患者,医护人员一路小跑护送推车使劲地往前冲……

最不愿意看到险情如约而至。在充满喘息与呼吸机对抗声音的环境下,监护仪上的数字频闪报警声音。“快,检查气管插管位置,调整呼吸机参数,加大PEEP压力,吸痰,检查静脉通道,生命急救药静推,注意观察尿量,立即动脉穿刺血气分析,请求ICU再会诊……”此时,前来协调抢救的神经外科方宪清主任医师有条不紊地向医护人员发出了一道道指令。经过大家近三十分钟的全力合作,患者生命体趋于平稳,也因此手术有了机会。

1834分,经近两小时的奋战,完成手术的程女士被护送至中心ICU作进一步治疗。当看到医护人员脱下沉重的铅衣,后背留下的汗渍时大家很是吃惊。与此同时,程女士亲属更不知道,参与手术这些医生并没有休息,而是简单地清洗,快速地吃完简餐充饥,贪婪地喝水解渴,用湿巾擦去额头上的汗珠后,又在关注病房里另两名患者的病情。

54岁的朱阿姨颅内右侧眼动脉段动脉瘤,医生们用了130分钟时间予以栓塞,麻醉苏醒后,她安全地返回病房;71岁的谭奶奶脑前交通动脉瘤,医生们费了好大的劲,又用了120分钟时间才使得手术取得成功。值得说明的是,朱阿姨与谭奶奶的疾病与之前的程阿姨虽然患有同样的病,但这颗长在大脑里的“定时炸弹”术前并没有破裂,但如手术不及时一旦破裂后果和损失很难预估。所以,虽然是个周末,但三台手术一直忙到午夜零时之后。

“刚结束长达10小时的战斗,这仅仅是手术成功的开始,围手期管理还需不断闯关,兄弟姐妹们继续努力、战斗!为病人的最佳预后而奋战!”525日凌晨零时52分,刚指导完成手术的方宪清主任医师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感谢大家的付出。

据神经外科胡英明医师介绍,颅内动脉瘤是一类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中,40%的首次破裂出血患者都有致命风险。在中国,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7%左右,每年都会有大量患者出现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死致残,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治疗是减少致死致残的关键。我院神经外科自20159月成功开展了首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4年间已完成各类手术百余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