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院直行管支部在“从取舍起”廉洁文化主题征文中荣获二等奖
近日,由黄山市纪委监委、黄山日报社主办的的“从取舍起”廉洁文化主题征文活动落下帷幕,黄山市人民医院院直行管支部李娟作品《取舍有道济苍生》喜获二等奖。
此次主题征文活动是2024年度黄山市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八个一”重点项目之一,全市各地各部门共有100篇作品参加评选。共评审出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优秀奖11篇。
院直行管支部将持续推进以“风清气正守初心,医路护航铸新功”为主题的支部品牌创建工作,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展现支部党员干部坚守初心、清廉有为的良好精神风貌,进一步弘扬廉洁文化主旋律,巩固风清气正的最强音。
编 辑:李 涵 李 娟
编 审:陈 君
终 审:吕向东 孙朝瑞
附:
取舍有道济苍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两千多年前,“取舍”已经成了中国人思考的哲学命题,恢弘厚重的中国史不断给出铮铮有力的回响,在历史长河中响彻千年而不衰:舍财,舍利,舍名,甚至舍命,方能取德,取信,取民,取大义。
徽州大地钟灵毓秀,儒家文化绵延昌盛。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浸润中,徽州人自古崇廉尚俭,戒奢重节,取舍有道。纵观千年徽州史,无不闪耀着“取的是人民,舍的是名利”的廉洁光辉。独属于徽州的“从取舍起,奋发有为”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绵延赓续。
始建于元末明初的徽州府衙,于内堂悬挂一清代匾额,上书“清谨勤”,两侧楹联为“少造一冤一枉乃为官正道,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告诫做官为政者务必廉政为民;徽州府衙正厅刻有“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养廉隅。”字字铿锵,敲响了务必舍名利弃贪欲的警钟;《徽州府志》言:“新安山峭厉而水清洁,其人务为高行奇节。”徽州自古盛行的廉洁之风,以取舍为先,取的是民心民意,舍的是私欲私利。
“取舍有道”的文化沃土,孕育了一大批刚正忠直,清勤廉洁,高风亮节的清官廉吏:宋代歙县人俞易直,曾为彭泽县尉,连续三任,廉洁为官,不图私利,晚年贫病交加,时任知县赠与钱财,毅然拒绝:“余从来贫穷,并非今日始,岂能临死为此银两改变余生之为人!”;明代黟县有着“青菜知县”之誉的胡寿安,在任期间恪尽职守,清廉自持,留下“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的清正之风;晚清著名的歙县籍清官王茂荫,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中国人,在《家训和遗言》中写道:“凡人坏品行损阴骘,都只在财利上,故做人须从取舍上起。”并留下“吾以书籍传子孙,胜过良田百万;吾以德名留后人,胜过黄金万镒。自己不要什么,两袖清风足矣!”的廉政嘉言。
岁月辗转,时代变迁,廉洁之风,山高水长,取舍之道,又添新意。历史的脚步抵达近现代,徽州的廉政文化里又被涂抹上了一笔浑厚遒劲的“中国红”。
回望历史,烽烟四起,革命的火种在徽州大地熊熊燃烧。放眼这片青山绿水,处处有着血染的风采。
“共产主义殉道者”—革命家方志敏,曾领导皖南人民创建皖南红色根据地,红色徽州的史册里永久记录着他卓越的功勋。
在他短暂的36年革命生涯中,舍的是荣华富贵,取的是清贫为民,舍的是贪图安乐,取的是民族大义。
“为了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不希罕闲逸,宁愿一天做十六点钟工的劳苦……”
当他被捕遭到敌人搜查时,敌人欣喜若狂,以为能从这位重要的领导人身上搜刮出黄金白银,然而令他们不可置信的是方志敏身上除了一支钢笔和一块旧表外,竟然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
方志敏的取舍观里是对人民的一片赤子之情,是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之心。
徽州红色历史波澜壮阔,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更是一部舍小家,舍个人私欲,与徽州人民心连心、共命运的历史。
黄山区谭家桥,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这里进行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寻淮洲、粟裕等革命先烈殊死抵抗、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永远与我们头顶的星空一样璀璨;休宁县石屋坑,中共皖浙赣西省委常驻地,皖浙赣三年游击战争中心,关英、刘毓标等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在这里留下了英勇战斗的足迹,在人民群众的帮助下他们带领红军游击队战士在血雨腥风中取得了累累战果,然而无数年轻宝贵的生命却献身给这边热土,谱写了一曲恢弘悲壮的革命颂歌;徽州区小练村,中共皖南特委秘书刘柏林在这里秘密发展党的队伍,传播党的思想,深入团结群众,发动武装斗争,微小的革命火种渐成燎原之势,国民党反动当局密谋了震惊皖南的“小练惨案”,刘柏林壮烈牺牲,数十名党员和革命群众英勇就义,他们不惧生死、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与山川同在,日月同辉。
徽州的群山与江河被革命的鲜血浸染,渗透了“中国红”的徽州“取舍”文化积淀了更加厚重的底蕴,这一抹耀眼的“中国红”彰显的是舍生取义,人民至上。
“取舍”如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江大河,各方仁人志士舍私欲取大义的嘉言懿行便是汇聚成江河的潺湲溪流,裹挟着泥沙,冲破阻碍,奋楫前行,终让这条大江大河波涛翻滚,声势浩大。
烽火连天的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毅然舍弃东南大学教育主任职务,上街道,下农田,进村庄,全面推行平民教育,创办了震惊中外的晓庄师范。后又不辞劳苦,四处奔走呼号,推行“小先生制”,创办工学团,办育才学校,打破教育壁垒,为中国教育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被毛泽东赞誉为“中国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盛赞为“万世师表”。
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中国教育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但他一生清贫,恪守廉洁。他曾说:“万分清廉,不过小善;一念贪污,即为大恶”。为了坚持办学,他把自己的大衣和呢裤子拿到当铺换取学生的饭钱;他编写教材得了一万元稿费,全部拿去做了办学经费;他在四处筹集育才学校的维持经费时,上衣缝有两只口袋,一只袋放公款,一只袋放私款,决不挪用公家一分钱。
陶行知一生的教育实践,始终围绕国家之急迫、民族之需要、大众之需求,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救国于危难,以一颗奉献之心普及平民教育,以一颗廉洁之心率先垂范,践行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箴言,为“取舍”做了最生动的注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参谋长杨业功,曾任驻地在黄山市第二炮兵基地司令员。他用一生践行了“从取舍起,奋发有为”,他光辉的人生履历里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廉洁史册。
杨业功仿《陋室铭》写下了《公仆铭》:“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惟吾德馨”,寥寥数句,道破为官者该如何取舍。
当旅长时,他写下“携礼莫入”挂在门楣上,挡了行贿送礼者的脚步;当上将军,有人找他谋求“关照”,被当面怒斥“有能力不用找,没有能力找也没有用”;当了司令员,经手上亿的经费,他坚持“花好每个铜板”,一分一毫问心无愧。
从当旅长开始,他就给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提要求:不许干预我的工作;不许享受任何“特权”;不许收受任何钱财和好处。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将军之风,山高水长。他始终怀揣坚定信仰,始终践行人民至上,始终用高尚道德砥砺淬炼,始终崇廉拒腐的廉洁奉公精神,如明镜高悬,警醒后人。他的身影,已经化为一座为后人景仰的精神丰碑,丰富了“从取舍起,奋发有为”的廉政内涵。
唯有正确的取舍方能树清风正气,唯有不忘初心坚守廉洁方能为民造福。大黄山这片面积近9800平方公里生机勃发的大地,孕育了美轮美奂的自然山水,传承了璀璨悠久的历史人文,演奏着蓬勃发展的精彩华章,策马扬鞭奋蹄疾 乘势而上正当时。展望未来,这座“山水人文之城、创意创新之城、开放枢纽之城、青春活力之城、美丽幸福之城”正以昂扬崭新的姿态向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奋楫前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辉煌篇章需要各级党员干部赓续徽州廉洁血脉,“从取舍起,奋发有为”,更需要无数个如方志敏、陶行知、杨业功一样拥有正确“取舍”观、崇廉尚洁、一心为民的的仁人志士,撑得住信念,守得住清贫,一身正气担时代使命,两袖清风济华夏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