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首页>党建工作>党建工作

党史学习100天专题十一 ——中共三大:进入大革命时期的里程碑

浏览量:447

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促进国共合作的实现,1923年6月12-20日,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党的三大是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创建时期进入大革命时期的里程碑式的大会。”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曾庆榴说。



中共三大选址广州以及中共中央从上海迁至广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州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大本营,社会环境相对宽松。“代表们到广州开会,也并不容易。那时,中国共产党成立才两年,党的经费很困难。有些同志去开会,只好自己掏腰包。”中共三大代表、曾任国务院参事的徐梅坤生前回忆。

“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瞿秋白、张太雷、谭平山、向警予、邓中夏、项英……”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馆长朱海仁介绍,“完整的参会代表名单尚未发现,目前可查实姓名的有38位











参会代表来自全国各地,既有工人,也有知识分子,并首次出现了女性,代表全国420名党员。他们当中最年长者46岁,最年轻者21岁。

党的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会上,陈独秀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着重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依据和过程。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和热烈争论,对怎样实行国共合作,为什么采取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形式作了深入论证。充分地估计了孙中山的民主主义立场,肯定了与孙中山国民党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会议认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在这个革命联盟内部实现党对革命的领导,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党内合作也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所能够接受的唯一的一种合作形式。只有采取这种形式,才能使革命统一战线迅速建成。最终,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资格加入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以建立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大会关于实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是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的,是基本上正确的。它对于加速中国革命步伐,促进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大会着重反对的是张国焘“左”倾关门主义倾向,而对马林、陈独秀的右倾观点批判不够,对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和作用估计不足,这是大会的主要缺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