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100天专题三十——重庆谈判和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重庆谈判期间老照片
蒋介石打内战的方针早已确定,但在当时的国内外形势下,又不能不有所顾忌。抗战刚刚结束,发动内战不得人心,要求和平是大势所趋。人民渴望和平,美、苏、英三国也不赞成中国内战。蒋介石想在内战中处于有利地位,也需要时间。所以,他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表示愿意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1945年8月中下旬,他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外局势和国民党的内战阴谋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认为应当因势利导,首先是反映人民在长期战乱后休养生息的强烈意愿,争取通过和平的途径来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通过谈判,既可以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也可以争取一段时间来作好应变的准备。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研究,决定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政治口号,毛泽东接受邀请赴重庆谈判,同时人民军队作好进行自卫战争的各种准备。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毛泽东亲赴重庆,充分显示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社会舆论的高度赞誉。
经过四十三天复杂而艰苦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但双方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双十协定是以国共两党协商的方式产生的一个正式文件。这个文件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国民党再要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
国民党的内战政策,激起要求和平民主的广大人民的强烈愤慨。1945年11月19日,郭沫若等在重庆举行反内战大会,成立各界反内战联合会。下旬,昆明学生举行反内战集会,三万余人总罢课。12月1日,国民党派武装暴徒镇压学生。重庆、上海等地陆续爆发声援昆明学生的活动,形成“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大规模的爱国民主运动。中国民主同盟和抗战后相继成立的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和许多民主人士,也积极参加反对内战的斗争。国民党当局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
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和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的调停下,蒋介石不得不同意共产党提出的建议,签订停战协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中共代表同国民党政府代表正式签订停止国内冲突的协定。同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1月10日至31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38名代表。会上经过激烈斗争,通过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案等五项协议。在反对内战和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等问题上,共产党同以民盟为代表的中间派有许多共同点,常常事先协商,采取联合行动。
政治协商会议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冲破国民党独裁统治和实行民主政治,有利于和平建国,因而受到全国人民的欢迎。党一方面真心诚意地希望实现国内和平,准备认真履行协议和为实现协议而奋斗,同时也指出,必须提高警惕,做好练兵、减租和生产三项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