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首页>党建工作>党建工作

党史学习100天专题五十九:“天眼”之父南仁东:考上研究生却大哭,入学两月逃跑,全员劝返

浏览量:438

说起南仁东,人们就会想到“中国天眼”,从而感叹科技强大,并感恩所有参与该项目的工作人员。

是他们,让全世界科学家携手探索浩瀚宇宙。

作为领头人,南仁东功不可没。

他燃尽一生,开启了“中国天眼”。

然而,大多数人认识的南仁东,是那个在大山里,戴着工作帽,穿着工人服,嘴上留着一抹花白胡子的老人。

 

世人对南仁东的印象,基本都是如此,对他的了解也只有他在天文学上创造的奇迹。殊不知,这位老人,从童年到暮年,有过很多壮举。他并不是只会仰望星空,他也曾俯瞰大地。

1977年10月,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得知该消息的南仁东正犹豫要不要去考研究生,他的妻子郭嘉珍是希望他能去进修的,但工厂里的人想法就不同了,有希望南仁东去深造的,也有想让南仁东一直待在工厂做研究的。

之所以有些工人希望南仁东继续做研究,是因为他向领导提议的集成电路项目才刚被通过,他这一走,计划就泡汤了。

耳边传来不同话语,南仁东越发纠结,但听到集成电路项目后,他当下决定——不去了。

有人叹惜,有人半喜,也有人继续去找他谈话。无线电台副台长老吴仍去给南仁东做思想工作,说“要他眼睛看远一点,一定要去深造,将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若问有什么事情能让南仁东改变已经决定好的想法,那必然是“国家”二字。

在他心里,鸿鹄之志的终点,是国家。

故而,老吴的这番话是说进了南仁东心里。接下来的他虽是继续上班,干活,可到了下班之余,他都是在复习功课。

每每夜晚躺进被窝,闭上双眼,他的大脑仍在运作,在学习。日子就在半工半读中飞逝流过,次年8月,南仁东迎来了录取通知书。他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录取为天体物理研究生。

人生的新篇章就在眼前,他却没有立即开启,反而是在大门外徘徊。当工厂里的人得知这个消息后,都为南仁东感到高兴,就连之前希望他考不上的工人们也不由得为之骄傲,纷纷表示支持。

在工人们心中,南仁东早已是家人般的存在,他能从无线电转到天文学,自然是一件喜事。再加上,南仁东以前还对天文感兴趣。

可意料之外的是,所有人在欢庆时,南仁东却一言不发,若有所失。在去大学报到时,厂领导还特意安排了两个人送他过去。据这两个人回忆称,南仁东在上车后哭了,“一直哭到锦州沟帮子”。

或许,那时的南仁东心里有着万般不舍吧。毕竟,这趟新旅途意味着他要和相处了十年的工人们说再见。他舍不得,放不下。所以,他逃了。

 

在入学两个月后,南仁东放弃读研究生,拿起背包回“家”了。与去上学时的大哭不同,这一次,他在车上全程微笑。因为,这列车是将他带往“家人们”。

看到南仁东背着包回来,所有人都很不解。听到他说不读后,郭嘉珍格外震惊,赶忙劝他快点返校,其余工人也都帮忙劝着他回去。可南仁东就是不听,他觉得在工厂边学边干比起钻研星空要实际得多。

作为未来的“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南仁东确实曾这样闹过小性子。固执的他就是不肯回去,只愿意和大家一起搞集成电路,在研发中进步。

周围的人看他这样,又心急又无奈。为了劝他回校,南仁东的父亲专程过来劝说,就连研究生院都打电话来工厂这边了,让他们赶紧把人劝回来。

“马上动员南仁东回校!”这一事在当时甚至被工厂和研究生院视作政治任务。好在,南仁东也不是完全不懂事,在多人劝说下,他终于同意返校了。

当然,此次告别并不意味着失去。它是一个新的开始,过去的一切依然存在,包括当学徒时的经验,这都为南仁东之后的天文学研究打下了基础。可以说,“通化无线电厂是他成长的摇篮”。

至此,十年工厂之旅结束,南仁东的下一站是“探索看不见的宇宙”。


分享